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美国的老人公寓什么样

美国的老人公寓什么样
为什么许多美国人愿意选择在老人公寓度过晚年?带着这个问题,利用在美国办事的机会,我抽空探访了南加州一家主要居住华裔老人的老人公寓,有所感悟。

1、进入老人公寓,发现院内的道路比较宽。这是考虑到老年人开车反应慢,路面宽一点更安全。注意,院内的道路上也有人行横道的斑马线呢。


2、这里的停车场也是把最好的车位留给残疾人。

3、茵茵绿草簇拥着一栋栋2层小楼,每层一户。年岁大的老人一般住底层,六十岁左右腿脚灵便的一般住2层楼梯的坡度比正常楼梯要缓。


4、房前屋后草绿花红,赏心悦目,清香袭人,鸟语虫鸣。


5、好环境会带来好心情,在环境设计中,细节非常重要,看树根下盛开的鲜花,宣示着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

6、什么都会变老,爱情永远年轻什么都会沉寂,浪漫永远生动。这里是公寓里最有情调的角落,是不尽浪漫的萌发地,也是争风吃醋的策源地。难怪单身老人尤其喜欢入住老人公寓。


7、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麻将。你看棋牌室都快满座了。在老人公寓养老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不闷,不孤独,热热闹闹有的玩。(这张照片隔着门玻璃拍的,有反影。)


8、大多数人的家里没有游泳池,但住在老人公寓里,就可以经常在温暖的阳光下戏水了。还不用张罗换水和清洗游泳池的事情。


9、游泳池是专为老人设计的,台阶比较长,方便老人坐在水里休息。注意台阶边缘是一道蓝色的马赛克,不仅美观,也是清晰的提示,不要踩空了。人本主义的设计本身就是美丽和美妙的张扬。


10、身手矫健的可以从这里上下。


11、又一处台阶。一个小小的泳池三个上岸处。处处方便老人。


12、游泳池旁边的水力按摩冲浪池。对老人的健康也很有益。


13、美国人喜欢野餐。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常常去野外烧烤,游泳池边设置了烧烤炉,据说每到周末,有的晚辈们来探望老人,就会带着牛肉羊排,在这里“帕提”一番。


14、低矮的围墙方便人坐着休息。


15、老人公寓的体操房,在这里可以扶杆练功,对镜健美,保持妙曼身材。活到老,美到老。


16、公寓的课堂经常安排讲座,英语、医学、艺术、音乐,还有营养学、心理学、烹饪学等等。活到老,学到老,老了也不老。什么都会变老,智慧永远年轻。


17、老人公寓每月都提前把所有的活动日程印制出来,每天几点有什么活动清清楚楚。老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又有规律。


18、活动中心的卫生间面积比较大,有扶手,方便轮椅进出。


19、普通的老人公寓大多是小户型。这是起居室。由于是面向普通人的,价钱不能贵了,公共环境和区域也不能差了,所以每户内的面积以实用为原则,没有必要搞得太大。大了其实是过剩的功能。

20、这是小餐厅,与起居室是连通的。


21、这是厨房。面积很紧凑,不过基本设施都有,包括烤箱和洗碗机。


22、床的栏杆对老人很实用。


23、浴盆扶手和洗澡椅也是非常实用的。


24、这是儿女在床边的墙上写的提醒告示。还是繁体字呢。

老人公寓由于始终有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在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特殊服务和医疗服务方面比在自己家里更方便更有保障。
通过介绍可以看出,老人公寓在老有所乐方面特别具有优势,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当然,社会和政府的投入是很关键的因素。老人的幸福不仅仅靠儿女的孝顺,更要靠全社会的孝顺。




9
上一篇 << 什麼是憲政      下一篇 >> 美國的學校什麼樣(組圖)

 

美國老人公寓頤養天年

2011-05-11


美國老人公寓頤養天年

美國老人公寓頤養天年

         美國老人愛住老人公寓,有錢的住高級老人公寓,窮人住政府資助的平價公寓。低收入老人的政府公寓,最低每月租金只有
30元。高級老人公寓每月租金5000元。不管窮人富人,住進老人公寓,衣食住行,一應俱全,有食堂、社工,行動困難者還有專人護理,甚至連洗澡穿衣都有人伺候。 很多人千方百計想要移民美國,部份原因就是想在美國能夠安享晚年吧?
老人公寓頤養天年
美國政府對低收入老人的福利待遇,樣樣都想得很周到,衣食住行,一應俱全,有食堂、社工,行動困難者還有專人護理,甚至連洗澡穿衣都有人伺候。「美國是老人的墳墓」的說法並不正確,這正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美國究竟是老人的「天堂」還是「墳墓」?
72歲的李高翔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早年他在中國大陸生活時,經常聽到美國是「兒童的天堂,青年的戰場,老人的墳墓」的說法。
百聞不如一見。1980年代他應邀訪美,成為美國公民。兩、三年前曾回山東老家意欲「落葉歸根」,誰知碰到連串不愉快事件,令他打消回國定居念頭,死了葉落歸根的心。今年8月他申請到紐約史泰登島一處環境優美的老人公寓,衣食無憂,看病不愁,他由衷地「感謝山姆大叔」,充分肯定「美國是老人的天堂」,老人們可以獲得良好的退休養老制度保障。

          李高翔指出,美國政府對低收入老人的福利待遇,「勝過自己
的親生兒女」,在生活上,樣樣都想得很周到,衣食住行,一應俱
全,有食堂、社工,行動困難者還有專人護理,甚至連洗澡穿衣都
有人伺候。

資本主義好 老人公寓棒
他 強調,俗語說:「床前沒有百日恩。」「久病無孝子。」他以自身經歷認為,「靠兒女是靠不住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生兒育女,一把屎一把尿拉扯成人,數十年如 一日,任勞任怨,竭盡心力把孩子拉扯大。可是到頭來,兒女翅膀硬了,父母年邁力衰了,很少兒女把父母的養育之恩牢記在心,父母給他們的恩情連十分之一的回 報都沒有,他們甚至不如社工盡職,不怕髒,不怕累,照顧你到生命的盡頭。」所以他認為「資本主義好得很」,「老人公寓就是棒」!從前李高翔可是非常排斥入 住老人公寓,故國河山魂牽夢縈,總希望有朝一日回中國養老。現在他想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尤其他申請到老人公寓後,逢人就說老人公 寓的好處。
魏老太太提到自己在法蘭克林老人中心的快樂生活時也表示:「有人說美國是老年人的墳墓,但我卻認為美國是老人的天堂。法蘭克林老人中心不僅到府接送、提供早午餐,還提供醫療服務,那裡有病痛,很快就得到醫治。」
美 國社會福利制度健全,對老人生活皆有妥善安排,譬如醫療保險、生活救濟、交通優惠等,尤其是老人公寓解決不少問題。老人公寓是介於老人住宅與養老院之間、 由政府或社區出資為退休老人提供的低廉住所,風行全美國。它既可使老人有獨立的居住空間,保持家庭氣氛,又可獲得各種較好的社會服務,入住者一般是年逾65歲的長者,大多身體健康、生活自理,無需他人照顧。各個州的養老機構也都各具特色。
老人公寓租金採靈活收費方針,按照住戶收入的百分比收費,收入高就多收,收入低就少收,有一定的比例標準。美國老人貧富差距很大,但無論是高級老人公寓或平價老人公寓,設施大多差不多,一樣有游泳池、網球場等。低收入老人的政府公寓,最低每月租金只有30元。
老 人公寓大多由私人或教會經辦,政府給予部分補貼。入住者有獨立套間,包括臥室、起居室、儲藏室、洗浴設備和小廚房等。老人可添置自己喜愛的家具、洗衣機及 烘乾機。每戶設緊急呼救系統,公寓內有老人活動室、娛樂室、健身房、閱覽室及會客室等,有的還設醫務室、護理室及客房等。公寓服務人員負責打掃衛生、維修 設備,並提供送餐到戶服務。
美國老人65歲以上、做滿40個季點就可以享受退休金,沒有退休金的老人可以拿到400800多元的社會安全生活補助金 (SSI,各州不同)。享受不到醫療保險的低收入老人,可享受聯邦和州的免費醫療照顧。全社會各服務業均對老人另眼相待。在某種程度上,美國老人晚年的安適、無憂無慮是世界任何國家不能相比的。
大多數美國人退休後將自己的房子賣掉,住進老人公寓。用賣房的錢支付公寓所需。美國政府專門撥款用於老人小型住宅的設計與興建,或者整修老人現有的住宅。此外,政府規定公寓不得對老人提高房租,在土地稅等方面,對老人有減免優待。
總括而言,美國的老人公寓大致分為3種:
第一種是自住型公寓,專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設計。公寓並不提供與日常生活、醫療相關的服務,只提供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不僅有餐廳、洗衣房、公共交通等設施,還有豐富的娛樂設施,如游泳池、健身房、圖書館、俱樂部等。大部分公寓經常組織集體娛樂活動。
第二種是協助型公寓,目前最流行,據不完全統計,約有55萬美國老人住在這種公寓裡,主要為日常生活需要幫助、但不需要專業醫療護理的老人設計,提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各種服務,如穿衣、洗澡、吃飯、餵藥及洗衣等。
第三種是持續護理型公寓。不僅提供日常生活服務,還提供健康服務,包括護士服務、康復護理、健康監控服務等。美國還有部分老人公寓由慈善機構或政府補貼,收費低而門檻高。如紐約州地方政府辦的老人公寓,申請者必須是住在當地的美國公民,低收入或無收入者,銀行存款不能超過3000美元,年齡在65歲以上,一般申請兩三年才能入住。
遠水不解渴 退而求其次
李高翔原本申請紐約中央公園附近的老人公寓,但有感「遠水解不了近渴」,最後退而求其次改為申請史泰登島的老人公寓,沒想到卻有意外驚喜。首先是該老人公寓坐落在山上(據說高度跟紐約世貿中心一樣),空氣格外清新,他今年8月遷入,才不過幾個月,已感覺身體好了許多。
他很滿意公寓單位地方寬敞,一房一廳面積有1200平方呎,相當於其他市區老人公寓三房二廳的面積,單是臥房面積就有300平方呎。這裡的老人公寓也有別於一般高樓大廈,採用連棟屋(Townhouse)形式,還有庭院可種菜。他的社安金月入約900元,所付房租213元,包水電。他說公寓離紐約市中心雖然遠了點,但出入交通方便,搭巴士20分鐘可到碼頭轉乘渡輪往曼哈坦。
說 起申請老人公寓的手續及過程,李高翔用「既簡單又煩瑣」來形容。除了要提供文件證明自己符合申請資格(如個人收入不超過萬元,因種種原因如離婚、家庭暴 力、火災、被房東趕走等,現無居住地),要有身分證明、銀行存款證明、住址證明、電話單和水電費等證明),然後到位於曼哈坦西125557樓的紐約房屋管理局(NewYork City Housing Authority)索取申請表,填好後交回。不會英文的,可到華埠華策會或老人中心求助幫忙填寫。表格上要注明選擇哪個地區的老人公寓。一般來說,「曼哈坦較難,史泰登島較易」。 他說,經審查合格,大約3個月左右就可收到約談通知,即時就會告知公寓所在地,讓申請人去看。若不中意,還可再等,但棄權不能超過二次;若看中了,就把批准通知書交給公寓大樓經理室排隊,快者半年,慢則等一年多,最慢的還有等四年以上的,「這要靠運氣」。
以人為本 便民至上
一 項調查顯示,美國老人愛住老人公寓,有錢的住高級老人公寓,窮人住政府資助的平價公寓。美國老人公寓只收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臥病在床需要照顧的老人 可申請入住養老院(目的是讓健康老人有個好心情,否則把身體健康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安排住一起,會使他們心情、情緒都受影響)。
美 國老人的各種文藝活動中心、老人公寓均設在市中心,交通方便,步行可以購物。因為老人喜歡閒逛,願意「埋堆」,不願意離群。每個單元配備有洗澡間,全天供 應熱水。不少地方的老人公寓,每天下午有喝咖啡聊天時間,願意聊天的人可以到咖啡廳碰面。老人公寓還安排許多活動,可以根據自己愛好隨意參加,每個月月初 時間表會派發給各住客。
在物價高昂的加州,出售或出租的「老人公寓」,成為許多華人銀髮族移民安居的優先選擇。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老人公寓是美國社會福利一環,無論出售或出租,價格都較市場行情低,原則上是55歲以上居民才能享有的福利,有的由當地市政府開發及管理的老人公寓,則規定62歲以上居民才能入住。
在麻州波士頓,老人年滿62歲後,就可以申請入住老人公寓,只須付一些基本房租。公寓分高低檔次,高級老人公寓入住者每月交30005000元,可以享受全天候的醫療服務。一般性的老人公寓數量最多,面向中低收入者,規定年收入不能超過28500美元,入住者須拿出自己三分之一的收入交租,剩下費用缺口則由政府「埋單」。來自廣州的譚先生住在波士頓的老人公寓,這所公寓共有250戶人家,住客包括各族裔,堪稱「國際大家庭」。居住單位清一色是一房一廳帶獨立廚廁。每天,公寓送一頓午餐盒飯,有肉有菜,並配備牛奶與水果,所有費用來自自己的社安金收入。
譚 先生說,在美國的養老生活,在大陸是不可能享受到的。美國才真正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國家,許多基礎建設都以「便民」為主。他印象最深刻一點,就是美國老 人公寓大多建在市中心,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方便老人出入。而中國老人公寓大多遠離市區,美其名讓老人覺得環境清靜,實際上老人們外出十分不便。
公寓住客 藏龍臥虎
在加州一些地方,有專為55歲以上年齡人士設計的老人公寓,可選擇有一房或兩房,包括冰箱、中央空調、社區安全鐵門、適合運動復健的泳池、三溫暖、美髮屋及花園式庭院等設施。每周更提供免費小巴士看醫生及購物。自香港移民加州的王敬之,目前居住的老人公寓基本上屬於這種模式,也是規定必須年滿55歲以上才可以購買,房價相對便宜,一房一廳的單位9萬元,缺點是不可分期付款,必須一次付清房款。這裡的老人公寓有幾千個單位,均為同一模式,分別為一房一廳或二房一廳。入住者大多自己烹飪解決一日三餐,或者到附近老人中心吃特價午餐。區內沒有餐廳,但56個俱樂部,還有露天大劇場,公寓附近有購物中心。
王敬之說住在這種老人公寓內,相對自由。社區內綠樹成蔭,綠草如茵,空氣清新,環境優雅,給人一種舒適安逸的感覺。住在紐約、年屆9旬的黃老太太,兒子、媳婦對她都非常孝順,但由於她年事已高,平日家人外出工作,她獨自在家乏人照顧,總有點不放心。而且黃老太生性活躍,喜歡戲曲、雀戰,一人在家總覺得孤單,主動提出入住老人公寓,有老友相伴打發寂寞時光。
她從事社會工作的兒媳,打聽到位於紐約法拉盛(Flushing159街夾72大道的老人公寓Boule Vard AIP,是一所由猶太人管理、算是當地最好的老人公寓之一,外觀宛如星級酒店,大門內外均有大堂,門外兩側皆可泊車,交通方便,公寓條件好,24小時管理,配有保健員、圖書館、電腦房、健身房及停車場等設施。
該公寓住客以猶太人為主,但歡迎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華人住戶。由於黃老太太申請及時,順利獲得批准,4個月後入住。她在這裡不但找到大戰四方城的雀友,還有一起唱京劇的票友,精神有寄託,越活越年輕。不少老人公寓藏龍臥虎,黃老太太居住的這一棟也不例外,住客中有被稱為「當代中國政治人物活辭典」的中共黨史專家司馬璐。他是在2006年 申請入住同一所老人公寓,別人都要輪候等待,他在面談時,憑其一本暢銷書《中共歷史的見證──司馬璐回憶錄》,當場獲拍板成為住戶。他住的是個向陽大套 間,就像下榻酒店一樣,早晚有人收拾床鋪。一天三餐,步行到樓下餐廳便可解決,餐點由營養師設計,菜式每天變化,咖啡全天免費供應,晚上有人按鈴送藥。
司馬璐是美國公民,屬於低收入者,原來每月可拿800多元社安金。入住老人公寓後,不能再領取社安金,老人公寓費用部分,不但分文不付,每月還有160多元零用金。但如果不符合低收入條件,自掏腰包收費令人咋舌:月付3600元,平均每天120元! 入住老人如付不起這筆費用,政府會有補貼。所以不少人有感而發:「在美國,要麼做窮人享受社會福利,要麼做有錢人。千萬別做中產階級,兩邊好處都享受不 到。」由於司馬璐是個文化名人,經常有來自兩岸三地的訪客慕名前來拜訪,看到他入住環境這麼好的老人公寓,羨慕不已。《北京之春》雜誌主筆胡平、經理薛偉 就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表示,他們年紀老邁後,也要爭取入住這種高檔的老人公寓,「這是終極目標」!不過,由於健康原因,司馬璐最近已遷往安老院。
天道酬勤 書法自娛
原上海音樂學院附小校長吳國鈞現年81歲了,桃李滿天下,精神矍鑠。他為了申請心目中的老人公寓,苦候7年,去年終於如願以償入住曼哈坦西112街鄰近中央公園的老人公寓。此前他曾分別申請皇后區、布碌崙和曼哈坦三區的老人公寓,但由於喜愛林肯中心豐富多彩的演出,曼哈坦老人公寓是他的第一選擇。
由於他喜歡音樂會,住曼哈坦的好處是到林肯中心聽音樂較方便,所以他寧願一等7年,終於等到屬意的地方。更難的是個朝南向陽的單位,他因風濕骨痛,一直希望獲此理想居所。他目前居住的一房一廳獨立廁衛,如按照曼哈坦現時的房市行情,購買同等自宅需要100萬元,但政府對老人照顧有加,他每月房租僅須付104元(包瓦斯不包電費),就可享受「百萬富翁」的居住待遇。另外每月還可拿316元社安金及100元糧食券。「省著點用也夠花了」。每周兩天,政府會派一位護理上門幫他打掃衛生、搞清潔等,費用由政府負擔。
吳國鈞對這所老人公寓的居住環境、服務非常滿意。樓高5層,共50個單位,住戶78成是華裔,大部分是廣東台山人。公寓24小 時有門衛,外來訪客出入要登記。老人公寓管理處在每個月的第二天,為同一個月生日的壽星集體慶生。該公寓無論大堂或過道,窗明几淨,四時佳節均布置應景飾 物,即使是鬼影幢幢的萬聖節也不例外。他每天早上到中央公園晨運,打太極拳,閒時習書法自娛,並以自己的墨寶「天道酬勤」自勉,生活過得舒適愜意。朋友們 羨慕他在美國充分享受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他開玩笑說:「這叫提前進入社會主義。」
由 於吳國鈞的家人都在上海,他在上海同濟大學任教建築設計系的兒子不放心老父獨自居美,曾遊說他回國定居,以便承歡膝下。但吳國鈞認為,自己在美國仍有用武 之地,他每周固定為華人合唱團做指揮,生活充實,精神有寄託。他不諱言若在大陸,由於年齡關係,早就沒有他的位置了。他說,兒子前陣子專程來了紐約一趟, 實地了解父親的生活起居情況,兒子終於明白他為什麼要留在美國了。他每年返上海一趟,探親訪友,享受天倫之樂和師生之情。由於聚少離多,每次見面都覺得分 外親切。
活得有尊嚴 走得沒痛苦
位於布碌崙8大道的平價老人公寓,200戶住客中華裔耆老占了75戶。來自上海的羅鳳聲住在這裡已有10多年。公寓樓的華裔管理員王彼得表示,公寓樓內的華人住戶近年來持續增加。由於平價屋十分搶手,等待入住該老人公寓者眾,目前輪候名單有上千人排隊,很多人等好幾年還未必有機會入住。據了解,在皇后區和布碌崙有10棟類似的老人公寓房屋,大多建於1970年和1980年代,共有1300名住戶,其中40%的單位由年薪低於14800元的住戶居住,5%的單位由年薪低於24800元的住戶居住。近年移民美國的老年華人日益增加,但很多人不知道在美國社會爭取自己合法的基本生活福利,如住房、乘車、食品、生活補助、能源補貼及通訊補貼等。實際上,只要條件符合美國的法律規定,申請人有合法身分,如公民或永久居民等,都能獲得美國社安系統的生活保障。
從廣東前來紐約探親的鍾先生表示,他觀察到美國老人有困難大多不求助兒女,也不抱怨兒女沒有孝心。他們有困難向社會福利機構求助。當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時,社會福利機構經過核實確認,會根據身體的不同情況,指派經過訓練的專職家庭護士給予不同小時的服務。一般情況每周至少10小時免費家庭服務。健全的社會服務使得兒女不必為父母擔心,即使老人突然病發急診,只要打九一一就行。
鍾先生的兒子是美國公民,目前正在為他申請依親移民。他說美國老人晚年的安適、無憂無慮,是世界任何國家不能相比的。美國老人精神層面的東西也是許多民族很難效仿的。劉老太太表示,可 以考慮入住老人公寓,但她堅拒入住安老院,因為兩者氛圍截然不同。她說一旦從老人公寓到安老院,就會覺得人生到此為止、了無生趣的「等死」階段了。因為安 老院的老人多數行動不便,需坐輪椅或臥床,不少人患老年癡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已是植物人。安老院不是醫院,急病重病是管不了的,不過會提供很好的老 年人維持治療服務,有康復設施。
她 自言一旦健康情況惡化,生活不能自理,如果不能尋求「解脫」之道,她希望「活得有尊嚴,走得沒痛苦」」。第一選擇是爭取回到家中,由政府出錢派員上門護 理。因為美國福利制度允許如果老人患病且行動不便時可以留在家中,經申請後,政府會視乎實際情況,安排護士、物理治療師以及家庭護理員上門服務。要是病情 嚴重時,每周最多可派員上門服務合共60多個小時。
子非魚 焉知魚之樂
吳老先生住在洛杉磯華人聚居地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的一所老人公寓,本身就像一座花園,大門和花園的廊門設計均有中國民族特色。公寓樓高3層,有200多個一居室單位,廚房、洗手間、客廳、臥室、陽台、電話、電視、冰箱、烤箱等設備齊全,有服務周全的餐廳,每周兩次上門服務的保健員等。老人在這裡吃飯、住宿和醫療保健都很方便。由於鬧中取靜,出門就有公共汽車通向超級市場和商店以及洛杉磯地區的各個市縣。
吳老先生屬於低收入人士,礙於經濟能力申請入住老人公寓,不到一年就獲得批准。住在這裡的老人公寓相當不易,需要登記排隊。要年滿65歲以上,要提供當地的居住證明、1998年以前的居民身分,還要符合低收入條件。如銀行存款不能超過1000元(紐約是3000元),否則難以入住老人公寓。他的公寓月租要自付262元,餘數由政府補貼三分之二,如此社會安全生活補助金(SSI)每月將近400元。除了食住,他日常無甚開銷,足夠花用,加上子女來探望時也經常給他一點零花錢,生活無憂無慮。他的子女住在附近不遠處。他說常聽許多老年朋友談起與年輕人之間的代…
溝問題,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想法往往不大一樣,分開住的好處是各得其所。逢年過節、周末假期與兒孫在一起家庭聚會,更加親切和感受親情的溫馨。吳老先生說,老年人無所事事,人們常說老人要有「三老」(老 伴、老友、老本)才可以安度餘年。他已喪偶多年,住在老人公寓可以結識很多老友,排遣寂寞,每逢假日才和兒女相聚,如此安排皆大歡喜。過去許多華人的觀 念,認為讓父母住老人公寓「很沒面子」,唯恐親友以為自己棄養父母。殊不知美國老年人獨立性很強,退休後一般不依靠兒女,其中入住老人公寓是最常見的「出 路」。
來 自上海、現入住紐約法拉盛老人公寓的周先生指出,美國老人與華人耆老最大的不同,是華人講究「老來伴」,不像美國人十分享受獨居生活。他們從小生下來就自 己一個臥房,成人以後非常重視隱私和私人空間,所以他們晚年獨居生活並不覺得孤單寂寞。周先生說,中國人往往用東方文化去揣測美國老人的情感需求,以為他 們沒有兒孫承歡膝下,是淒涼寂寞,這是華人一廂情願的想法,所以在中國大陸流傳「美國是老人的墳墓」的說法,「這是中國人認為人家生活在墳墓裡,但美國人 絕對不這樣認為。這正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低收入如何申請老人公寓?
綜合各方資訊,公共老人公寓是由聯邦政府提供資金並且由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U.S.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Development,簡稱HUD)負責計畫開發、修建和管理。主要是為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老年人以及殘疾人提供租住房屋。目前全美有120萬家庭居住在公共老人公寓,由全國各地的老人公寓代理(HA)管理。只有低收入家庭和個人才有資格申請公共老人公寓。申請人可在不同的地區選擇公共老人公寓,然後向管理這個住房的老人公寓代理提出書面申請。如果找不到老人公寓代理,可以直接同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當地辦公室聯絡。
老人公寓遍布全美多個州、各個城市。人們可以在任何地區申請,不必局限在目前居住的城市。可以打電話到各地辦公室諮詢,如果提供姓名地址,通常他們會把申請表寄來。有的城市每年45月 份會在一些中英文報紙上刊登招租廣告,想申請入住者,可以先給辦公室打電話,詢問具體情況(刊登日期等)。申請人可以自己填寫申請表後郵寄給老人公寓代 理,也可以由老人公寓代理幫助填寫。申請表中主要內容包括﹕所有需要居住公共老人公寓者的個人情況、申請人地址和電話、申請人目前租住房屋的屋主資料(用 於瞭解申請人是否是好租戶)、未來一年中申請人的預計收入、申請人雇主和銀行資料等。申請人可能還需要提供一些其他文件,例如出生證、報稅表等。
老人公寓代理辦公室接到申請表後,會根據申請人年收入和其他條件做出判斷。例如是屬於老年人、殘疾人或是低收入家庭,以及是否有合法身分 (公民或綠卡)等。 他們使用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制定的收入上限判斷申請人的年收入是否符合申請條件,收入上限依老人公寓所在地居民的富裕程度決定。有時一個人的收入在申請 這個地區的老人公寓時不符合條件,但在另一地區申請可能合格。在紐約市符合低收入老人公寓的標準,是個人年收入不得超過2000元﹔銀行個人存款要低於3000元﹔如果夫婦同住,則兩人合計存款不得超過4000元,通常申請人提供的收入證明需要經過公證。
如果資格審查通過後,那就根據房源和郵戳日期先後按次序排隊了。有的地區只需34個月就能入住;有的地區需要耐心等待12年,甚至45以上才行。等到有空房時,辦公室會通知申請人辦理入住手續,主要是簽署一份租房合同。租金通常由申請人的收入決定。通常有一個規定的最低租金,介於25元至50元之間。有一定收入者的租金可能是月收入的10%,或者調整後(去掉被供養人的開銷和醫療開銷等)月收入的30%
在紐約州,一般房屋月租費是申請人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大部分由政府財政補貼。
如果申請人感到在申請住房過程中受到因種族、膚色、國籍、宗教、性別,殘疾等歧視的話,可以到公共房產管理局公平房屋辦事處投訴。
具體情況和信息可以參閱以下網站:
http://www.seniorhousingnet.com

我聽見米勒的晚鐘

我聽見米勒的晚鐘
在一家饒有古風的書肆裡,它像一扇推向遠古的窗,讓人恍見久違的永恆。西洋畫中少有氣氛那般靜穆的,難怪詩人楊喚要說:「牆上米勒的晚鐘被我的沉默敲響了。」……
當周濂溪先生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余獨愛蓮……」我總覺得他似乎有些矯枉過正了。萬紫千紅的花花世界中獨愛蓮,其他一概不入其眼,是否也太褊狹了點?
職此,在古今無數名畫中,我絕不敢說自己「獨愛」某家某畫,以免重蹈周夫子的「覆轍」。然而,穿過悠邈深邃的歷史長廊,的確有幾幅特別難忘的畫面──米勒 的〈拾穗〉和〈晚鐘〉(晚禱)在我心中就始終不曾褪色。記得〈拾穗〉最早出現在少時所見的一本同名雜誌的封面上,少年的我恨不得俯伏在大雁的背上看盡那一 望無際的整個秋天的輝煌!三十年前大半個台北都覆蓋著金黃的稻田,打穀場上也有我們逐漸遠去的拾穗的背影,回憶是一個失落在遠方的棒球,沉靜的草叢中深埋 著我童年的夢境。多年後讀到的《聖經‧舊約》裡孝女路得在麥田裡撿拾好心人特為窮苦人留下的麥粒而成就了一段好姻緣,這畫更打動我,以它素心人的溫柔!這 麥田裡的愛是最美麗的啟蒙,無聲地啟示我:人與人間恆當以恩慈相待!
在〈拾穗〉的感動下很快我又愛上了米勒的〈晚鐘〉,在一家饒有古風的書肆裡,它像一扇推向遠古的窗,讓人恍見久違的永恆。西洋畫中少有氣氛那般靜穆的,難 怪詩人楊喚要說:「牆上米勒的晚鐘被我的沉默敲響了。」自此每見畫中無邊的暮色便覺滿耳都是蕩漾的鐘聲……畫中那對夫妻就這樣地老天荒地佇立下去,在垂首 禱告中,彼此守護著永世不渝的愛的承諾。
連續兩次大戰,「文明的」歐陸殆成艾略特所稱的「荒原」,然而在滿目廢墟中這對夫婦依然虔敬地佇立著,儘管景物全非而鐘聲仍在。最是超現實大師達利畫的 〈米勒晚鐘考古學之追憶〉(或譯:〈米勒晚禱的考古回憶〉),在一望無際的時空廢墟上,一對晚禱中的夫妻竟似核爆後教堂的斷垣殘壁,以一級古蹟之姿遙遙矗 立在遊人的指點憑弔中,這是〈晚鐘〉的變奏,唱出伊甸的輓歌。
懷抱著伊甸的鄉愁,瞥見過天上風景的人大約不會再熱中於塵世的旅遊了!他奉獻在信仰之旅及關注窮人身上的錢,使他無心也無力參與世上的觀光旅遊了。更何況 迷信「筆補造化天無功」如我者,這輩子大概不會到米勒所畫的楓丹白露或巴比松一帶去實地一遊了!不,這些花在過眼雲煙上的錢實在是應該奉獻給大地上流離失 所的弟兄姐妹們的!悲憫之上有天國!見過天上風景的人還會在意地上的風光嗎?雖然,篤信藝術美於自然的我,每逢有世界名畫來台展出,卻也一定不會缺席!
米勒、巴比松派的畫也曾來過台北一次,還記得那幾天正值颱風過境,狂風如吠、大雨如醉!植物園裡萬千巨木無不齊聲震吼,勢如海嘯山崩。這不是看畫的天氣, 而我也未見到〈拾穗〉及〈晚鐘〉的真跡,所見者仿作而已。但是在那間刻意為〈晚鐘〉開闢的幻燈室裡,我倒真切感受到達利筆下魔幻寫實的詭異氣氛。幻燈明滅 下,我不但看見了〈晚鐘〉,還看見了〈米勒晚鐘考古學之追憶〉。十九世紀的信念化為二十一世紀的幻覺,永恆如斯其近也如斯其遠!風聲雨聲林木震動之聲,撼 動著整個時代搖搖欲墜的信仰!我恰似擱淺在時間沙灘上的一枚海螺,在澎湃的潮聲與幽邈的鐘聲中無力地見證著千萬座沉沒的教堂正自喃喃不已……
米勒的筆下有堅實的土地,我輩眼中湧出的卻是滾滾的土石流。九二一浩劫固無論矣,百年罕見的南亞海嘯捲走萬千生靈,五十年來僅見的暴風雪又橫掃整個神州大 地,一時亂石崩雲,山飛海立,挾全球暖化以俱來的反聖嬰現象恍惚預兆了傳說中敵基督的陰影正從四面八方擴散集結──斯時有人喃喃念咒:「旋轉又旋轉著失控 的大圈,獵鷹已不聽放鷹者的號令。上焉者信心喪盡,下焉者一片血腥……」九一一,摩天塔上有萬千紳士如驟雨落下!直昇機像來自深淵的幽靈機,在黑風猛雨中 執行著黑天使招魂的指令。七號吹時萬墓開,滿天都是死人船!挪亞方舟僅剩一龐大殘破的骨骸,其巨影正在晚鐘與喪鐘交織聲中茫然遠去!
誠如使徒約翰在拔摩島靈視所見──末日蹄聲近,雲中四馬來!米勒若生在今日,他也將注目於啟示錄中人類命運四騎士之動向吧!白日將盡,殘陽似血,蒼茫暮色 中再不見晚禱的夫婦和麥田的光輝,遍大地都是掘墓人的嘩笑,滿天空都眨著死人的眼睛。麥田化作墳場,晚鐘變成輓鐘,這是孰令致之,孰使然之?千山不語,萬 水不答,但見雲端上有手持鐮刀的天使在等待收割頭顱。當審判日近,放逐遠方的浪子將匍匐回家。
風聲雨聲大風拔木之聲仍聲聲震撼著畫廊四壁,如同大洪水震撼著荒遠的方舟,望著猶自晚禱中的夫婦我的心逐漸沉澱下來。畫中斜陽已無多,人間晚晴正當惜!暴 風雨聲雖大,仍不掩他們恆切的禱詞:「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往昔長日將盡時的「三 鐘經」,晚鐘響時任誰都要放下手邊的世務低頭誦禱。它一天三次提醒人們浮生若夢,夢醒時每一個人都要對他作過的每一個夢負責!一旦無常來到,天地都將在大 響聲中廢去,一切有形質的悉歸化滅,正是:幾回天上葬神仙,劫灰飛盡古今平!為此,人當學習放下,放下虛妄,活出真常。蓋自其變者觀之,你我都是飄過麥田 的魅影;自其不變者觀之,你我又皆田中待拾的麥穗。天會荒地會老,拾穗者的巨影終將來到。
看破、放下、自在,東方哲人也如此教人。放下你尋尋覓覓的鋤,鬆開你緊抓不放的手,放下虛妄立見真常!這個道理在東方比西方看得似更透澈。因此,〈晚鐘〉 雖是西畫,而真能賞識它的知音反在東方那拈花微笑徹底醒過來的眼中也未可知哩!而東聖西聖,心同理同,在這幅無言畫裡他們相視而笑,莫逆於心了!一陰一陽 之謂道,畫中的夫妻早以同心的晚禱敲響了沉沒的晚鐘!
步出畫室,驟雨初歇,在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驀然回首中,只覺洋溢乎天地充盈乎兩耳的全都是聽不盡的晚禱與晚鐘──鐘聲如禱,喚人早覺;鐘聲如喚,喚人早歸……
【2008/05/07 聯合報】

純種"汗血寶馬"亮相(組圖)

純種"汗血寶馬"亮相(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7-09-24  發表評論>>
純種進口“汗血寶馬”薩法裏在北京亮相
9月22日,一匹名叫薩法裏的“汗血寶馬”在展示發佈會上亮相。當日,中國正式引進的三匹純種“汗血寶馬”在北京亮相。此馬種耐力強,適合參加賽馬和馬術等多項體育比賽。 新華社發(張乃傑)
純種進口“汗血寶馬”薩法裏在北京亮相
9月22日,“汗血寶馬”在北京亮相。 中新社發 德永健 攝
純種進口“汗血寶馬”薩法裏在北京亮相
9月22日,“汗血寶馬”在北京亮相。 中新社發 德永健 

超帥《汗血寶馬》騎上去會變成關羽嗎

超帥《汗血寶馬》騎上去會變成關羽嗎

超帥《汗血寶馬》騎上去會變成關羽嗎XD
圖片來源:ww1.sinaimg.cn/large/c0b6ab28jw1e6l1asv9oyj20c81fun3z.jpg
在打標題的時候一直誤打成漢堡血馬,說不定毛跟漢堡神偷的衣服一樣是紫色的~ (唉呀,是奶昔大哥才是紫色啦,格格記錯了哈哈哈哈)之前在台南的熱氣球節看到園區裡的馬術表演,一群外國人駕著馬做出各種不一樣的特技動作真的好精彩! 所以最近看到這種被稱為「汗血寶馬」的阿哈爾捷金馬(Akhal Teke)就覺得好興奮~原來馬也是可以長得很帥欸!!(拇指)

阿哈爾捷金馬是來自中亞國家-土庫曼

有學家認為他們就是我們常常在武俠小說裡面看到的「汗血寶馬」~
超帥《汗血寶馬》騎上去會變成關羽嗎XD
圖片來源:ww1.sinaimg.cn/large/c0b6ab28jw1e6l1asv9oyj20c81fun3z.jpg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 這毛色實在是太威風了~
超帥《汗血寶馬》騎上去會變成關羽嗎XD
圖片來源:ww1.sinaimg.cn/large/c0b6ab28jw1e6l1asv9oyj20c81fun3z.jpg
不過呢,會被稱為是汗血馬,也是因為他們會流棕紅色的汗血......(怎麼感覺有點恐怖)
超帥《汗血寶馬》騎上去會變成關羽嗎XD
圖片來源:ww1.sinaimg.cn/large/c0b6ab28jw1e6l1asv9oyj20c81fun3z.jpg
超帥《汗血寶馬》騎上去會變成關羽嗎XD
圖片來源:ww1.sinaimg.cn/large/c0b6ab28jw1e6l1asv9oyj20c81fun3z.jpg
而且這種阿哈爾捷金馬體型高大、優雅,頭細頸高、腿很長,皮薄毛細,然後還跑很快!!
這難怪三不五時武俠小說就會有大俠騎這種汗血寶馬,現在還是土庫曼的國寶喔喔喔~


好屋抗震術/報紙變房屋 挺過颱風地震

好屋抗震術/報紙變房屋 挺過颱風地震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縣報導】
大茉莉農場蒐集1300公斤報紙,蓋出這棟紙屋。 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里港鄉有棟用報紙「蓋」的房屋,紙屋經歷八八風災、甲仙大地震安然無恙,屋內冬暖夏涼,這是主人羅約翰與吳連春夫婦,用一千三百公斤舊報紙打造而成。
這對夫妻打造大茉莉農場,自從紙屋消息傳開後,湧入大批粉絲打探,到這裡第一句話就問:「哇!舊報紙也能變房屋?」
加拿大籍的羅約翰,長期定居紐西蘭,五年前來到台灣後認識吳連春,成為台灣女婿。四年前在里港鄉買六分農地,朋友告訴他國外有用紙蓋的房屋,羅約翰花八個月打造夢想屋。
大茉莉農場主人羅約翰與吳連春夫婦。 記者劉星君/攝影
他用廢報紙「蓋」紙泥磚,九公斤報紙加九公斤水泥,可以製作十八到十九塊紙磚,晒乾後每個約一公斤重,再用水泥砌成紙磚牆,紙磚牆外再以水泥鋪蓋,刷上油漆。
吳連春說,除水泥要錢,其他幾乎都是廢棄物。紙屋挑高設計,屋頂內面用吳連春老家拆下的紅瓦鋪蓋,廚房用紗網圍成,浴室是竹籬笆,廿三坪紙屋造價十萬元。
為製作紙漿,羅約翰還從汽車解體廠買來後輪轉動承軸,用廢輪胎、塑膠桶組紙漿機,他說:「每次失敗是激發我一試再試的原動力。」
移民署昨邀請五對新移民夫妻參觀「大茉莉農場」,署長謝立功說,羅約翰的環保觀念和創意,對台灣很有貢獻,羅約翰在台灣生活快樂,「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的態度值得其他新移民學習。 

上河圖補白

上河圖補白



 美學系列/《 清明上河圖 》補白

【聯合報╱蔣勳/文】 2012.03.23 03:32 am

 《 清明上河圖 》補白──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東京夢華錄》是一本文字書,《清明上河圖》則是一個圖像繪本。北宋汴京的城市繁華,同時有這兩件「圖」、「文」,相互參照,就非常完整……

圖一:大街上的餐館、修車店。蔣勳/圖片提供
通衢大街
汴水轉向北,兩岸熱鬧結束,張擇端讓船一艘一艘遠去,像電影的「淡出」(fade out),再緩緩將鏡頭移向商業通衢大街。
通衢大街,第一個十字路口,街角都是酒樓餐廳。
四個餐廳,等級不同。西北角和東北角的兩家,是簡陋平價的吃食店,靠南邊的兩家則是深宅大院連棟豪華的大酒樓。
東北角落那間,兩面臨街,搭出露天棚子,長桌長凳,幾名散客坐著聊天。西北角落一家,屋內掛著像是菜單的招貼(可惜看不清楚內容)。餐館門口停著一乘小轎,似乎有女眷要下轎。也有幾名男子,剛吃飽,正要牽馬離去。
一輛大牛車,緩緩而行。車頂有高大遮篷,車輪極大,兩頭黃牛拖拉。牛車前後三名僕役,後面還有騎在馬上、頭戴笠帽、管家模樣的男子。
《東京夢華錄》裡介紹了好幾種車子的形式,有「太平車」、「獨輪車」、「平頭車」。「平頭車」用牛拖拉,大酒樓用來運送水酒。「平頭車」上面加設棕 皮編的車廂蓋,前後加木構欄門,垂上簾幕,就是眷屬貴婦乘坐的「宅眷」私家車。十字路口牛車上有棕皮廂蓋,前後有門與圍欄,正是孟元老說的「宅眷車」。車 輛來往,好像都與這幾家餐館酒樓有關。(圖一)
吃的回憶
孟元老在北宋亡國後逃往南方,寫了《東京夢華錄》,許多故都繁華景象的回憶──包括城門、河渠、街道、橋梁、市集、酒樓,鉅細靡遺,可以一段一段跟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的圖像相互印證。《東京夢華錄》是一本文字書,《清明上河圖》則是一個圖像繪本。北宋汴京的城市繁華,同時有這兩件「圖」、 「文」,相互參照,就非常完整。
手裡拿著《清明上河圖》把玩,覺得比閱讀文字的《東京夢華錄》要更真實、更具體,因為圖像比文字更具備視覺上的感染力。
但是,圖畫還是有圖畫的限制。例如,《上河圖》只有二十四公分高,城牆、屋宇、酒樓都已經如此細微,酒樓裡的客人精細如螞蟻,正如古書裡說「寸人豆 馬」。連人客都如此小,人客身邊桌面上的食物,一盤一盤,一碗一碗,裡面誘人的菜肴,許多人拿著放大鏡一一檢視,還是看不出食物內容。
這就是繪畫的限制吧,張擇端這樣一位才華驚人的創作者,以現代電影分鏡方式展現城市諸多面貌,但是,他還是沒有辦法用極細微的特寫鏡頭,聚焦桌子上的一盤菜。
幸好文字的《東京夢華錄》作了圖像缺席的補白。
讀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孟元老對所有吃過的食物的記憶。
書中「飲食果子」這一段,恰好可以是《上河圖》嗅覺味覺空白的彌補吧──
凡店內賣下酒廚子,謂之「茶、飯、量酒博士」。至店中小兒子,皆通謂之「大伯」。更有街坊婦人,腰繫青花布手巾,綰危髻,為酒客換湯斟酒,俗謂之「焌糟」。
這些酒樓餐廳,從主廚到沏茶、調酒的師傅,甚至跑堂小廝,都頗有身分,動用到「博士」、「大伯」這些名稱,很有米其林三星「主廚」(chef)的架式。重視飲食的文明,使飲食行業受到特別的尊重。
街坊婦人「腰繫青花布手巾,綰危髻」,這些不是餐廳專業女侍,卻刻意打扮梳妝了,來酒樓服務,似乎不只是為客人「換湯斟酒」,也暗示著在酒樓「兼差」陪酒的特種營業吧。
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來,筵前歌唱,臨時以些小錢物贈之而去,謂之「劄客」,亦謂之「打酒坐」。
酒樓為了營業,利用女子美色,吸引人潮,或者「援交」女子,不請自來,在酒樓做起自己的生意,酒樓也不禁止。
當然也有堅持本業正派經營的餐廳,《夢華錄》指出:「唯州橋炭張家、乳酪張家,不放前項人(妓女)入店,亦不賣下酒,唯以好淹藏菜蔬,賣一色好酒。」堅持靠精緻菜肴、好酒的特色,建立餐廳品牌。
「淹藏」是《夢華錄》原文,使我想到日本京都老街上傳統小店的各色「醃漬」蔬菜,僅僅想一想就口角生津,亡國後,孟元老味覺上的記憶日夜在他身上魂牽夢縈。
孟元老純憑回憶,在《夢華錄》中寫下的一份驚人的菜單──
所謂茶飯者,乃百味羹、頭羹、新法鵪子羹、三脆羹、二色腰子、蝦蕈、雞蕈、渾砲等羹、旋索粉、玉碁子、群仙羹、假河魨、白渫虀、貨鱖魚、假元魚、決 明兜子、決明湯虀、肉醋托胎襯腸、沙魚兩熟、紫蘇魚、假蛤蜊、白肉、夾面子茸割肉、胡餅、湯骨頭、乳炊羊、羊、鬧廳羊、角腰子、鵝鴨排蒸、荔枝腰子、還元 腰子、燒臆子、入爐細項蓮花鴨簽、酒炙肚胘、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羊頭簽、鵝鴨簽、雞簽、盤兔、炒兔、蔥潑兔、假野狐、金絲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鵪 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煠蟹、洗手蟹之類,逐時旋行索喚,不許一味有闕。
這樣一份菜單,光是「羹」類,就如此多種。這些菜,顧客隨時點喚,隨時索取,不能有一味菜缺少。這樣的餐食內容,這樣的服務檔次,比之今天任何大城市的高級餐廳也毫不遜色了。
餐廳除了自己的廚房供應菜肴之外,為了滿足部分顧客特別需求,隨時「呼索變造下酒」,也要能夠「即時供應」,餐廳因此也提供了可以「外帶、托賣」的更詳盡的菜單──
又有外來托賣炙雞、燠鴨、羊腳子、點羊頭、脆筋巴子、薑蝦、酒蟹、獐巴、鹿脯、從食蒸作、海鮮、時菓、旋切萵苣生菜、西京笋。
「外帶」、「托賣」是分類的,精細到有專門提供「辣菜」的外賣,由小男孩手托白瓷缸,一桌一桌叫賣,供嗜吃辣的客人點選。──「又有小兒子,著白虔布衫,青花手巾,挾白瓷缸子,賣辣菜。」
分類裡有專門外賣下酒的「乾果」,內容種類之多,令人咋舌──
又有托小盤賣乾果子。乃旋炒銀杏、栗子、河北鵝梨、梨條、梨乾、梨肉、膠棗、棗圈、梨圈、桃圈、核桃、肉牙棗、海紅、嘉慶子、林檎旋、烏李、李子 旋、櫻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鳳梨、鎮府濁梨、河陰石榴、河陽查子、查條、沙苑榅桲、回馬孛萄、西川乳糖、獅子糖、霜蜂兒、橄欖、溫柑、綿棖金 橘、龍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乾、枝頭乾、芭蕉乾、人面子、巴覽子、榛子、榧子、蝦具之類。諸般蜜煎香藥、果子罐子、黨梅、柿膏兒、香藥、小 元兒、小茶、鵬沙元之類。
光是「梨子類」就多達十種,品味之精,今日紐約、倫敦的高級餐廳也要遜色。下酒乾果裡有南方來的「荔枝」,也有大西北來的「回馬孛萄」(葡萄),可以想像一千年前一個城市貿易上多樣的繁榮。
「外賣」的肉類豬羊魚雞鴨兔,一應俱全──
更外賣軟羊諸色包子,豬羊荷包,燒肉乾脯,玉板鮓,鮓片醬之類。其餘小酒店,亦賣下酒,如煎魚、鴨子、炒雞兔、煎燠肉、梅汁、血羹、粉羹之類。每分不過十五錢。
北宋亡國之後,孟元老最忘不掉的故鄉汴京的記憶,彷彿全在這一份長長的菜單之中了。他的失落、悵恨、遺憾,不只是「國破家亡」這麼政治意識上的抽象辭彙,而是身體上揮之不去的嗅覺、味覺,是身體上再也找不回來的真實感官上的記憶吧。
會仙酒樓
《上河圖》畫裡的豪華酒樓讓我想起《東京夢華錄》裡談到的一家「會仙酒樓」,也許可以跟畫面上的酒樓對讀──
新門裡,「會仙樓正店」,常有百十分廳、館動使。各各足備,不尚少闕一件。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 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隻,即銀近百兩矣。雖一人獨飲,盌遂亦用銀盂之類。其果子、菜蔬,無非精潔。若別要下酒,即使人外買軟 羊、龜背、大小骨、諸色包子、玉板鮓、生削巴子、瓜薑之類。
這間「會仙樓正店」,有上百間包廂廳館。一個包廂裡,即使只有兩個人對坐喝酒,酒壺、酒杯,碗、盤、盞、碟,也一應俱全。這些杯盤盞碗,或是銀器,或是瓷器,精緻講究,餐具比菜肴貴得多。
《夢華錄》細數了下酒外食「軟羊」、「龜背」、「大小骨」等等名稱,孟元老的「菜譜」其實是一個繁華都市的味覺歷史。
「諸酒店必有廳院,廊廡掩映,排列小閤子,吊窗花竹,各垂簾幙,命妓歌笑,各得穩便。」這些餐廳酒樓還都有私密空間,可以「各垂簾幕,命妓歌笑」,使人想起台北早年的「黑美人」、「江山樓」一類酒家,而這樣的習俗,很像從唐代就傳到日本的藝妓文化,今日也還一樣盛行不輟。
正店與腳店
《上河圖》中的餐廳酒樓有「正店」、「腳店」之分。《夢華錄》作者特別說明了「正店」與「腳店」的差別。
「會仙樓」的「正店」位置在「新門」,但是它可能還有幾家「腳店」分散在城內各地。
「正店」有點像「旗艦店」或「本店」,「腳店」則是連鎖「分店」。《夢華錄》記錄了當時汴京七十二間著名的「正店」如「李七家正店」、「張八家園宅正店」、「州北八仙樓」、「乳酪張家」、「州西宜城樓」、「宋門外仁和店」等等。
著名酒樓裡,《夢華錄》特別提出的是「白礬樓」──「白礬樓,後改為豐樂樓。宣和間,更修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初開數日,每先到者賞金旗。」


圖二:《上河圖》中的酒樓正店。
蔣勳/圖片提供
三 層樓高,有五棟大樓,用明暗的飛橋相連通,有點像今天台北東區大百貨旗艦店的規模了。剛開張幾天,為了招徠顧客,還有賞金旗的促銷活動。這些酒樓,晚間甚 至還雇請數百辣妹站台──「南北天井兩廊皆小閤子,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妓女數百」。這一部分,或許張擇端覺得「燈燭熒煌」繪畫不好表現,或許 「濃妝妓女數百」在畫裡也有點偏離了主題,《上河圖》似乎有意迴避了這樣的畫面。(圖二)
修車店與算命攤
通衢大街有許多大車輛,十字街口就有修車店。兩名男子在店門口工作,其中一名正手執鐵鎚,修理車輪。車輪橫放地上,男子似乎用鐵鎚敲打木製車輪外圈包的鐵皮。地面上散置各式各樣修車工具,斧、鑿、鋸子,細密到使人嘆為觀止。
修車店的斜對面有一路邊攤,一長髯男子端坐,像是江湖術士在賣藥,也像在說書,或者,賣藥兼說書,旁邊圍了一圈人,連過路的小販經過,也轉頭好奇觀 看。張擇端非常擅用人物呼應的方法,建構城市居民的生活關係。牛車與修車店,說書人與小販,都在通衢大街上相會,他們既陌生又熟悉,有緣分擦肩而過,卻也 可能從此無緣再見面。張擇端畫出了北宋汴京一百五十萬人口的熱鬧繁華,也畫出了他們的孤獨與荒涼。
通衢大街,有酒樓,有官衙。官衙的牆很高,牆頭上裝置鐵杈,顯示很強的防衛性。衙門中庭拴著馬,門口閒坐四五名衙役。也許在等主管差使,也許是長途外省來京,等待公文批示,閒極無聊,有的靠牆打瞌睡,有的趴在地上睡著了。


圖三:官衙前的算命攤。
蔣勳/圖片提供
官 衙門前一株大柳樹,樹蔭下有一算命攤子。簡陋的竹編蓆棚,掛著「神算」、「看命」等招貼。算命先生頭戴方巾,正在給一人算命,旁邊有三四人圍觀。一人抱 膝,呆坐柳樹根旁,或許占卜到不吉的籤卦,有點垂頭落寞神情。張擇端《上河圖》裡處處充滿了人的故事,一張以城市為主題的繪畫,畫中每一個人都彷彿被畫家 關心到了,他們或者是仕紳高官,或者是衙役僕從,他們或者喜悅,或者憂傷,或者意氣風發,或者垂頭喪氣,都交織在一起,是這一百五十萬人口的汴京城共同而 不可分割的「繁華」吧。(圖三)


圖四:城門口的官員與乞丐。
蔣勳/圖片提供
過 了官衙,就是護城河。河上有橋通向皇城。橋上人來人往,出城進城,匆匆擦肩而過。有官員騎馬走過,在城門口看見殘障乞丐伸手乞討(圖四)。他們匆匆一瞥, 也從此各自天涯。張擇端的《上河圖》越到後段越像北宋民間流行起來的話本演義,皇城腳下,多少榮辱禍福,多少吉凶休咎,每一天都在上演。
這張長卷完成不到十年,北宋亡國,汴京城被金人攻陷,城裡一百五十萬人頓時都成戰爭難民,這件藝術傑作,繁華裡隱約都是哭聲,張擇端要為歷史留下繁華與哭聲的共同回

全文網址: 美學系列/《 清明上河圖 》補白 | 聯副‧創作 |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980093.shtml#ixzz1pt4EOD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