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讓陽光灑在心上

新書「讓陽光灑在心上」自序

2010-08-30 13:42迴響:6點閱:5947

      年輕時曾經看過一個著名的襌宗公案,一個老和尚獨坐襌房,忽然聽見庭院青蛙跳入池塘噗通一聲,當下他就開悟了!
  當年會好奇老和尚到底悟到了什麼?那隻青蛙怎麼如此厲害?如今才瞭解,重點不在於那一隻青蛙,老和尚可能已經聽千百萬次青蛙跳入池塘裏,卻都沒事,可是當他的心境對了,因緣成熟了,那一聲噗通就是引起他身心靈共振的契機。
  因此,當我們看周遭的世界時,花就是花,樹就是樹,流水就是流水,陽光就是陽光,可是當某一天,某個時刻,我們能夠與自然萬物共鳴時,就會像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的翰繆爾所說的:「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
  當然,這種情境不是很多人可以體會的到的,因此,多年來心中一直有個夢想,想推動一個運動:「給荒野24小時」,這個口號是仿效「饑餓30」,透過實際不進食30個小時來體驗非洲難民在饑餓邊緣掙扎的情境,我想提倡的給荒野24小 時源自於我小時候參加童軍,有一個人獨自移動露營的經驗,以及童軍考驗裏一個人在森林或曠野中守靜的儀式。我發現一個人獨自在大自然裏漫遊行走,周邊沒有 任何同伴,甚至視野所及之處沒有任何人類,也沒有任何人為設施,比如建築物,電線杆或柏油馬路,然後沒有任何目的性的與這一片自然荒野共處(不為了作調 查,也不是做特定物種的觀察或攝影),這種方式,大概是最能融入自然,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法門了。
   一般來說,不管是大人自己或帶領著孩子接近大自然,除了覺得可以讓我們情緒放鬆,戶外活動對身體健康也有幫助之外,往往也著重在自然知識的探索,當然, 這並沒有錯,人類的食衣住行物質生活的需求都來自於大自然,甚至我們也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源源不絕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但是,若是只看到這些太具體的「功 效」,就太可惜了,因為荒野大自然是萬物生命的源頭,是人類古老的鄉愁,自然荒野可以更新我們生命的能量,和一種與萬物合一的連結,這種超覺經驗的體會, 可以安定我們的心靈,甚至領悟到生命的終極意義。
這 本書與去年出版的「傾聽自己的鼓聲」,雖然都是希望忙碌,不快樂的現代人能夠慢下腳步傾聽內心的渴望與來自大自然的呼喚,但是這本「讓陽光灑在心上」更增 加了許多我與孩子悠遊在自然荒野的心得,也包括了這些年在荒野保護協會,在社會參與及行動中的一些感想。很感激這些年有機會陪伴著孩子一起閱讀大自然,閱 讀書本,閱讀生命,讓孩子在感受力最強的時候,給他正面且善意的情緒感受,讓大自然的生命力內化為孩子面對各種難題的力量,這種力量乍看似乎微不起眼,卻可能是一個孩子改變的契機,或是成長歷程中永不枯竭的活水源頭。
同時,也很榮幸這本書有機會能夠配上國內非常傑出,但卻英年早逝的生態畫家黃崑謀先生的畫作,總覺得他記錄的動植物或景觀,並不是單 純的畫出外形,而是將其內在的神韻以及與周遭的環境生態的互動都一起呈現出來,之所以有如此的功力,我想,並不只是天份,而是他常常蹲在他想畫的東西前一 天又一天,晴天去,雨天也去,白天去,晚上也去,從表面的形態經由不斷地觀看,一直看到與我們本身的生命經驗有所連結時,就從「自然觀察」進入「自然體 驗」的境界。
也 非常感謝老松國小簡邑容校長,建中蔡炳坤校長以及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周明勇院長的推薦。這幾年經常到各個學校去分享一些心得,也因此認識了這幾位求學 過程所就讀的母校的現任校長,看著學弟妹們在我熟悉的校園中自由快樂的求學,讓我回想起自己的年少時光,也深深感謝曾經陪伴我成長的朋友與我們共處的這個 環境。
最後,也很謝謝願意拿起這本書閱讀的你,或許我們不曾見過面,但是透過文字與書本,當某個想法可以引起我們情緒的共鳴與理解時,內心的喜悅是很難形容的,這種幽微的感受往往可以超越時空距離,成為我們面對這悲歡世界的支持力量,我非常珍惜與感謝這種因緣。
(s) -讓陽光灑在心上封面.jpg

終極飛行:11,425公里 直飛不停歇

紐時摘譯2010/June The Ultimate Flight: 11,425 Kilometers, Nonstop終極飛行:11,425公里 直飛不停歇

All told, the birds logged as much as 80,000 kilometers on their geo-locators, the longest migration ever recorded.
2010/06/11 06:39:10 
The Ultimate Flight: 11,425 Kilometers, Nonstop終極飛行:11,425公里 直飛不停歇


By Carl Zimmer




In 1976, the biologist Robert E. Gill Jr. came to the southern coast of Alaska to survey the birds preparing for their migrations for the winter. One species in particular, wading birds called bar-tailed godwits, puzzled him deeply. They were too fat.


1976年,生物學家小羅伯‧E‧季爾來到阿拉斯加的南部海岸,調查冬徙的鳥群。其中一種名為斑尾鷸的水鳥令他深感困惑。牠們也未免太胖了。


migration遷移;(候鳥等的)遷徙[U][C]the annual migration of birds


wading bird涉禽類(如鶴,鷺鷥等)


godwits黑尾鷸

puzzle使迷惑;使為難,使窘困[H]What puzzles me is why they didn't show up.




They looked like flying softballs,” said Mr. Gill.


季爾說:「他們看來就像是飛行的壘球。」




At the time, scientists knew that bar-tailed godwits spend their winters in places like New Zealand and Australia. To get there, most researchers assumed, the birds took a series of flights down through Asia, stopping along the way to rest and eat. They were land birds, not sea birds that could dive for food in the ocean. But in Alaska, Mr. Gill observed, the bar-tailed godwits were feasting on clams and worms as if they were not going to be able to eat for a very long time.


當時,科學家知道斑尾鷸將飛往紐西蘭、澳洲等地過冬。多數的研究人員推測,這些斑尾鷸將透過一連串的飛行穿越亞洲,抵達紐澳,沿途停停飛飛,休息與覓食。牠們是陸鳥,不是會俯衝入海覓食的海鳥。但是季爾發現,在阿拉斯加,斑尾鷸會大啖蛤蜊和蟲子,彷彿在做長時間不進食的打算。


assume假定的,設想的


feast on盡情欣賞(或享受)He feasted on the beautiful scene.




Mr. Gill wondered if the bar-tailed godwit actually stayed in the air for a much longer time than scientists believed. It was a difficult idea to test, because he could not actually follow the birds in flight. Finally, in 2006, technology caught up with Mr. Gill’s ideas. He and his colleagues were able to implant satellite transmitters in bar-tailed godwits and track their flight.


季爾心想,或許斑尾鷸停留空中的時間遠較科學家以為的長。這種想法難以求證,因為季爾無法實際追蹤飛行的鳥群。2006年,科技終於趕上季爾的想法。他和同事在斑尾鷸身上裝設衛星發報器,追蹤牠們的旅程。


implant埋置




Just as he had suspected, the bar-tailed godwits headed out over the open ocean and flew south through the Pacific. They did not stop at islands along the way. Instead, they traveled up to 11,425 kilometers in nine days – the longest nonstop flight ever recorded. “I was speechless,” Mr. Gill said.


正如他所懷疑的,斑尾鷸飛向大海,再南飛穿越太平洋。牠們沒有在沿途的任何島嶼停靠,而是在9天內飛行了11425公里,為歷來最長不落地飛行紀錄。季爾說:「我驚訝地說不出話來。」




Since then, scientists have tracked a number of other migrating birds. Their results make clear that the bar-tailed godwit is not alone. Other species of birds can fly several thousand of kilometers nonstop on their migrations, and scientists anticipate that as they gather more data, more birds will join these elite ranks.


之後,科學家又追蹤了其他數種候鳥。結果十分清楚,直飛終點的不只是斑尾鷸。另有鳥類遷徙時也是一飛數千公里不停歇,科學家還預測,隨著蒐集的資料日增,會有更多鳥類登上精英榜。


anticipate預期,期望;預料It is impossible to anticipate when it will happen.


elite精華;精英;優秀分子




I think it’s going to be a number of examples,” said Anders Hedenström of Lund University in Sweden.

瑞典蘭德大學的安德斯‧賀登史卓姆說:「我想還有許多這種例子。」




As more birds prove to be ultra marathoners, biologists are turning their attention to how they manage such spectacular feats of endurance. Consider what might be the ultimate test of human endurance in sports, the Tour de France: Every day, bicyclists pedal up and down mountains for hours. In the process, they raise their metabolism to about five times their resting rate.


在越來越多鳥類證明牠們是超級馬拉松勇士的同時,生物學家也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了解牠們何以能展現如此的超凡耐力。以可能是人體耐力終極考驗的運動賽事環法自由車賽為例,參賽者每天在山間騎上騎下,過程中,新陳代謝速度約提高到休息狀態的五倍。


feat功績,業績;英勇事跡He did a marvellous feat.


pedal騎腳踏車I saw him pedal to school every morning.


metabolism新陳代謝




The bar-tailed godwit, by contrast, elevates its metabolic rate between 8 and 10 times. And instead of ending each day with a dinner and rest, the birds fly through the night, slowly starving themselves as they travel 65 kilometers an hour.


相形之下,斑尾鷸的代謝速度則升高八到十倍。斑尾鷸不以晚餐和休息結束一天,而是夜裡兼程飛行,在時速65公里的飛行中,處於緩慢挨餓狀態。


elevate舉起;抬起;使上升Earth movements in the past elevated great areas of the seabed.




I’m in awe of the fact that birds like godwits can fly like this,” said Theunis Piersma, a bi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荷蘭葛洛寧恩大學生物學家休尼斯‧皮爾瑪說:「斑尾鷸這樣的鳥竟能如此飛行,這個事實令人驚嘆。」






In 2007, Carsten Egevang of Aarhus University in Denmark and his colleagues attached geo-locators to Arctic terns nesting in Greenland. Based on years of bird spotting, the scientists knew that the terns migrated to the Southern Ocean around Antarctica and then returned to the Arctic the following spring. But they did not know much more.


2007年,丹麥奧胡斯大學的卡登‧艾格凡和同事將地理紀錄器繫於在格陵蘭築巢的北極燕鷗身上。根據多年觀鳥的經驗,科學家知道北極燕鷗會移徙到圍繞南極洲的南冰洋,翌年春天再飛回北極。但除此之外,科學家所知有限。

tern【鳥】燕鷗




In 2008, the scientists managed to capture 10 Arctic terns that had come back to Greenland. It then took them months to make sense of the data.


2008年,科學家捕捉到返回格陵蘭的10隻北極燕鷗。接著他們花了數個月才搞懂紀錄器內的資料。





The researchers reported this February that the Arctic terns flew from Greenland to a region of the Atlantic off the coast of North Africa, where they spent about three weeks.

這些研究人員今年二月報告說,北極燕鷗從格陵蘭飛往北非外海大西洋的一個地區停留了三周。






The Arctic terns then resumed their journey south. They spent five months in the Southern Ocean. “They probably just stayed on an iceberg and fished,” Dr. Egevang said.


其後,北極燕鷗重新踏上南飛旅程。牠們在南冰洋待了5個月。艾格凡博士說:「牠們可能只是待在一個冰山上捕魚吃。」


resume重新開始,繼續He paused, drank a glass of his wine, reflected for a moment, and resumed.




In the spring, the terns then returned to the Arctic, often hugging the coasts of South America or Africa along the way. All told, the birds logged as much as 80,000 kilometers on their geo-locators, the longest migration ever recorded. Over the 30-year lifetime of a tern, it may migrate about 2.4 million kilometers – the distance a spaceship would cover if it went to the moon and back three times.


春天時,北極燕鷗返回北極,經常是沿著南美洲或是非洲海岸飛行。根據紀錄器上的資料,北極燕鷗合計飛行了8萬公里,為歷來最長遷徙紀錄。北極燕鷗在30年的壽命中,可能遷徙約240萬公里,是太空船探月來回三趟的距離。


all told總共;合計


log航海日誌;飛行日誌The captain of the ship entered the details in the log.




Mr. Gill and his colleagues have recorded similar odysseys from other wading birds, using satellite transmitters. They found that bristle-thighed curlews fly as far as 9,650 miles without a stop, traveling from Alaska to the Marshall Islands.


季爾和同事透過衛星發報器紀錄,發現其他水鳥也有類似的長程飛行。他們發現鬃腿杓鷸一飛即是9650公里遠不落腳,從阿拉斯加直飛到馬紹爾群島。


odyssey長途飄泊


bristle (動物的)短而硬的毛;(植物的)刺毛;豬鬃


curlews【鳥】麻鷸




This spring, scientists are attaching geo-locators to more birds, and they expect to find new champions. One population of red knots, for example, is now arriving in Delaware Bay from its wintering grounds 8,850 kilometers away in Argentina. “My bet is that a lot of them make it in one go,” Dr. Piersma said.


今春,科學家在更多的鳥類身上繫上地理紀錄器,且預期將有新冠軍出爐。例如,一個紅腹濱鷸族群正從冬天的棲息地,8850公里遠的阿根廷抵達德拉瓦灣。皮爾瑪說:「我敢說其中有許多是直飛到底。」

美國老人公寓為什麼受歡迎(圖)

美國老人公寓為什麼受歡迎(圖)

2012年05月18日 07:46   來源:廣州日報   

    

    美國的老人公寓。

    老廣看世界

    世界雖大,但處處可見老廣遊歷的足跡。無論您是本地人還是常居廣東的“新客家人”,若在旅程中對異國大千世界有何體會,歡迎投稿至本欄目與讀者分享。投稿請發電子郵件到:laoguangkanshijie@126.com。

    在 美國滿55歲的公民、本人無私人房産、低收入(政府會查申請者的銀行賬戶)可以申請入住老人公寓。美國201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3%, 逼近人口老年化國際指標14%。但在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美國養老院的數量在2000年至2009年間下降近9%。老人公寓是由私人融資籌建,低廉的租金 無法維持公寓的運作。政府派人管理並每月補貼一點資金給業主。僧多粥少、求大於供。申請入住公寓排期要十年八年之久。老人公寓的管理人員屬公務員編 制,24小時有人值班,管理人員宿舍也設在公寓裏。

    美國加州老人公寓除位於洛杉磯、三藩市大城市的有五、六層外,一般只有二、三層,裝有電梯和樓梯。每單元建築面積約50平方米。內有開放式廚房、客廳、臥室、洗手間兼浴室、陽臺。每單元住一位獨身老人或一對夫妻,其他家屬不能同住。

    租金按租戶的收入酌情收取,領退休金的老人每月交400多美元,領取老人救助金的交200多美元。2006年大部分住戶都是每月領800多美元救助金的老者。有的公寓設有飯堂提供一日三餐。空地大的還設自留地分給愛種農作物的住戶。

    老 人公寓設有經理辦公室。每戶分別在浴室和臥室裝有救命鐘,直通辦公室。筆者曾在洛杉磯一間歷史悠久的老人公寓當了五年公費保姆,有一次我照顧的中國老大爺 急病,我和老大爺的蹩腳英語是無法打通911找救護車,我按救命鐘求助。風馳電掣的紅十字車和救火車、警車十分鐘就到了。

    在美國老人公寓的老人如生活能自理,基本無憂無慮。有病的老人政府會給公費保姆照顧,但最多每天4小時,剩下20小時,要自己花錢雇請。老人公寓因為管理人員少,不能關注到每個住戶。這也是美國老人公寓的不足之處。

    文/盧格茵

美国的老人公寓什么样

美国的老人公寓什么样
为什么许多美国人愿意选择在老人公寓度过晚年?带着这个问题,利用在美国办事的机会,我抽空探访了南加州一家主要居住华裔老人的老人公寓,有所感悟。

1、进入老人公寓,发现院内的道路比较宽。这是考虑到老年人开车反应慢,路面宽一点更安全。注意,院内的道路上也有人行横道的斑马线呢。


2、这里的停车场也是把最好的车位留给残疾人。

3、茵茵绿草簇拥着一栋栋2层小楼,每层一户。年岁大的老人一般住底层,六十岁左右腿脚灵便的一般住2层楼梯的坡度比正常楼梯要缓。


4、房前屋后草绿花红,赏心悦目,清香袭人,鸟语虫鸣。


5、好环境会带来好心情,在环境设计中,细节非常重要,看树根下盛开的鲜花,宣示着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

6、什么都会变老,爱情永远年轻什么都会沉寂,浪漫永远生动。这里是公寓里最有情调的角落,是不尽浪漫的萌发地,也是争风吃醋的策源地。难怪单身老人尤其喜欢入住老人公寓。


7、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麻将。你看棋牌室都快满座了。在老人公寓养老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不闷,不孤独,热热闹闹有的玩。(这张照片隔着门玻璃拍的,有反影。)


8、大多数人的家里没有游泳池,但住在老人公寓里,就可以经常在温暖的阳光下戏水了。还不用张罗换水和清洗游泳池的事情。


9、游泳池是专为老人设计的,台阶比较长,方便老人坐在水里休息。注意台阶边缘是一道蓝色的马赛克,不仅美观,也是清晰的提示,不要踩空了。人本主义的设计本身就是美丽和美妙的张扬。


10、身手矫健的可以从这里上下。


11、又一处台阶。一个小小的泳池三个上岸处。处处方便老人。


12、游泳池旁边的水力按摩冲浪池。对老人的健康也很有益。


13、美国人喜欢野餐。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常常去野外烧烤,游泳池边设置了烧烤炉,据说每到周末,有的晚辈们来探望老人,就会带着牛肉羊排,在这里“帕提”一番。


14、低矮的围墙方便人坐着休息。


15、老人公寓的体操房,在这里可以扶杆练功,对镜健美,保持妙曼身材。活到老,美到老。


16、公寓的课堂经常安排讲座,英语、医学、艺术、音乐,还有营养学、心理学、烹饪学等等。活到老,学到老,老了也不老。什么都会变老,智慧永远年轻。


17、老人公寓每月都提前把所有的活动日程印制出来,每天几点有什么活动清清楚楚。老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又有规律。


18、活动中心的卫生间面积比较大,有扶手,方便轮椅进出。


19、普通的老人公寓大多是小户型。这是起居室。由于是面向普通人的,价钱不能贵了,公共环境和区域也不能差了,所以每户内的面积以实用为原则,没有必要搞得太大。大了其实是过剩的功能。

20、这是小餐厅,与起居室是连通的。


21、这是厨房。面积很紧凑,不过基本设施都有,包括烤箱和洗碗机。


22、床的栏杆对老人很实用。


23、浴盆扶手和洗澡椅也是非常实用的。


24、这是儿女在床边的墙上写的提醒告示。还是繁体字呢。

老人公寓由于始终有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在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特殊服务和医疗服务方面比在自己家里更方便更有保障。
通过介绍可以看出,老人公寓在老有所乐方面特别具有优势,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当然,社会和政府的投入是很关键的因素。老人的幸福不仅仅靠儿女的孝顺,更要靠全社会的孝顺。




9
上一篇 << 什麼是憲政      下一篇 >> 美國的學校什麼樣(組圖)

 

美國老人公寓頤養天年

2011-05-11


美國老人公寓頤養天年

美國老人公寓頤養天年

         美國老人愛住老人公寓,有錢的住高級老人公寓,窮人住政府資助的平價公寓。低收入老人的政府公寓,最低每月租金只有
30元。高級老人公寓每月租金5000元。不管窮人富人,住進老人公寓,衣食住行,一應俱全,有食堂、社工,行動困難者還有專人護理,甚至連洗澡穿衣都有人伺候。 很多人千方百計想要移民美國,部份原因就是想在美國能夠安享晚年吧?
老人公寓頤養天年
美國政府對低收入老人的福利待遇,樣樣都想得很周到,衣食住行,一應俱全,有食堂、社工,行動困難者還有專人護理,甚至連洗澡穿衣都有人伺候。「美國是老人的墳墓」的說法並不正確,這正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美國究竟是老人的「天堂」還是「墳墓」?
72歲的李高翔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早年他在中國大陸生活時,經常聽到美國是「兒童的天堂,青年的戰場,老人的墳墓」的說法。
百聞不如一見。1980年代他應邀訪美,成為美國公民。兩、三年前曾回山東老家意欲「落葉歸根」,誰知碰到連串不愉快事件,令他打消回國定居念頭,死了葉落歸根的心。今年8月他申請到紐約史泰登島一處環境優美的老人公寓,衣食無憂,看病不愁,他由衷地「感謝山姆大叔」,充分肯定「美國是老人的天堂」,老人們可以獲得良好的退休養老制度保障。

          李高翔指出,美國政府對低收入老人的福利待遇,「勝過自己
的親生兒女」,在生活上,樣樣都想得很周到,衣食住行,一應俱
全,有食堂、社工,行動困難者還有專人護理,甚至連洗澡穿衣都
有人伺候。

資本主義好 老人公寓棒
他 強調,俗語說:「床前沒有百日恩。」「久病無孝子。」他以自身經歷認為,「靠兒女是靠不住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生兒育女,一把屎一把尿拉扯成人,數十年如 一日,任勞任怨,竭盡心力把孩子拉扯大。可是到頭來,兒女翅膀硬了,父母年邁力衰了,很少兒女把父母的養育之恩牢記在心,父母給他們的恩情連十分之一的回 報都沒有,他們甚至不如社工盡職,不怕髒,不怕累,照顧你到生命的盡頭。」所以他認為「資本主義好得很」,「老人公寓就是棒」!從前李高翔可是非常排斥入 住老人公寓,故國河山魂牽夢縈,總希望有朝一日回中國養老。現在他想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尤其他申請到老人公寓後,逢人就說老人公 寓的好處。
魏老太太提到自己在法蘭克林老人中心的快樂生活時也表示:「有人說美國是老年人的墳墓,但我卻認為美國是老人的天堂。法蘭克林老人中心不僅到府接送、提供早午餐,還提供醫療服務,那裡有病痛,很快就得到醫治。」
美 國社會福利制度健全,對老人生活皆有妥善安排,譬如醫療保險、生活救濟、交通優惠等,尤其是老人公寓解決不少問題。老人公寓是介於老人住宅與養老院之間、 由政府或社區出資為退休老人提供的低廉住所,風行全美國。它既可使老人有獨立的居住空間,保持家庭氣氛,又可獲得各種較好的社會服務,入住者一般是年逾65歲的長者,大多身體健康、生活自理,無需他人照顧。各個州的養老機構也都各具特色。
老人公寓租金採靈活收費方針,按照住戶收入的百分比收費,收入高就多收,收入低就少收,有一定的比例標準。美國老人貧富差距很大,但無論是高級老人公寓或平價老人公寓,設施大多差不多,一樣有游泳池、網球場等。低收入老人的政府公寓,最低每月租金只有30元。
老 人公寓大多由私人或教會經辦,政府給予部分補貼。入住者有獨立套間,包括臥室、起居室、儲藏室、洗浴設備和小廚房等。老人可添置自己喜愛的家具、洗衣機及 烘乾機。每戶設緊急呼救系統,公寓內有老人活動室、娛樂室、健身房、閱覽室及會客室等,有的還設醫務室、護理室及客房等。公寓服務人員負責打掃衛生、維修 設備,並提供送餐到戶服務。
美國老人65歲以上、做滿40個季點就可以享受退休金,沒有退休金的老人可以拿到400800多元的社會安全生活補助金 (SSI,各州不同)。享受不到醫療保險的低收入老人,可享受聯邦和州的免費醫療照顧。全社會各服務業均對老人另眼相待。在某種程度上,美國老人晚年的安適、無憂無慮是世界任何國家不能相比的。
大多數美國人退休後將自己的房子賣掉,住進老人公寓。用賣房的錢支付公寓所需。美國政府專門撥款用於老人小型住宅的設計與興建,或者整修老人現有的住宅。此外,政府規定公寓不得對老人提高房租,在土地稅等方面,對老人有減免優待。
總括而言,美國的老人公寓大致分為3種:
第一種是自住型公寓,專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設計。公寓並不提供與日常生活、醫療相關的服務,只提供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不僅有餐廳、洗衣房、公共交通等設施,還有豐富的娛樂設施,如游泳池、健身房、圖書館、俱樂部等。大部分公寓經常組織集體娛樂活動。
第二種是協助型公寓,目前最流行,據不完全統計,約有55萬美國老人住在這種公寓裡,主要為日常生活需要幫助、但不需要專業醫療護理的老人設計,提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各種服務,如穿衣、洗澡、吃飯、餵藥及洗衣等。
第三種是持續護理型公寓。不僅提供日常生活服務,還提供健康服務,包括護士服務、康復護理、健康監控服務等。美國還有部分老人公寓由慈善機構或政府補貼,收費低而門檻高。如紐約州地方政府辦的老人公寓,申請者必須是住在當地的美國公民,低收入或無收入者,銀行存款不能超過3000美元,年齡在65歲以上,一般申請兩三年才能入住。
遠水不解渴 退而求其次
李高翔原本申請紐約中央公園附近的老人公寓,但有感「遠水解不了近渴」,最後退而求其次改為申請史泰登島的老人公寓,沒想到卻有意外驚喜。首先是該老人公寓坐落在山上(據說高度跟紐約世貿中心一樣),空氣格外清新,他今年8月遷入,才不過幾個月,已感覺身體好了許多。
他很滿意公寓單位地方寬敞,一房一廳面積有1200平方呎,相當於其他市區老人公寓三房二廳的面積,單是臥房面積就有300平方呎。這裡的老人公寓也有別於一般高樓大廈,採用連棟屋(Townhouse)形式,還有庭院可種菜。他的社安金月入約900元,所付房租213元,包水電。他說公寓離紐約市中心雖然遠了點,但出入交通方便,搭巴士20分鐘可到碼頭轉乘渡輪往曼哈坦。
說 起申請老人公寓的手續及過程,李高翔用「既簡單又煩瑣」來形容。除了要提供文件證明自己符合申請資格(如個人收入不超過萬元,因種種原因如離婚、家庭暴 力、火災、被房東趕走等,現無居住地),要有身分證明、銀行存款證明、住址證明、電話單和水電費等證明),然後到位於曼哈坦西125557樓的紐約房屋管理局(NewYork City Housing Authority)索取申請表,填好後交回。不會英文的,可到華埠華策會或老人中心求助幫忙填寫。表格上要注明選擇哪個地區的老人公寓。一般來說,「曼哈坦較難,史泰登島較易」。 他說,經審查合格,大約3個月左右就可收到約談通知,即時就會告知公寓所在地,讓申請人去看。若不中意,還可再等,但棄權不能超過二次;若看中了,就把批准通知書交給公寓大樓經理室排隊,快者半年,慢則等一年多,最慢的還有等四年以上的,「這要靠運氣」。
以人為本 便民至上
一 項調查顯示,美國老人愛住老人公寓,有錢的住高級老人公寓,窮人住政府資助的平價公寓。美國老人公寓只收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臥病在床需要照顧的老人 可申請入住養老院(目的是讓健康老人有個好心情,否則把身體健康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安排住一起,會使他們心情、情緒都受影響)。
美 國老人的各種文藝活動中心、老人公寓均設在市中心,交通方便,步行可以購物。因為老人喜歡閒逛,願意「埋堆」,不願意離群。每個單元配備有洗澡間,全天供 應熱水。不少地方的老人公寓,每天下午有喝咖啡聊天時間,願意聊天的人可以到咖啡廳碰面。老人公寓還安排許多活動,可以根據自己愛好隨意參加,每個月月初 時間表會派發給各住客。
在物價高昂的加州,出售或出租的「老人公寓」,成為許多華人銀髮族移民安居的優先選擇。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老人公寓是美國社會福利一環,無論出售或出租,價格都較市場行情低,原則上是55歲以上居民才能享有的福利,有的由當地市政府開發及管理的老人公寓,則規定62歲以上居民才能入住。
在麻州波士頓,老人年滿62歲後,就可以申請入住老人公寓,只須付一些基本房租。公寓分高低檔次,高級老人公寓入住者每月交30005000元,可以享受全天候的醫療服務。一般性的老人公寓數量最多,面向中低收入者,規定年收入不能超過28500美元,入住者須拿出自己三分之一的收入交租,剩下費用缺口則由政府「埋單」。來自廣州的譚先生住在波士頓的老人公寓,這所公寓共有250戶人家,住客包括各族裔,堪稱「國際大家庭」。居住單位清一色是一房一廳帶獨立廚廁。每天,公寓送一頓午餐盒飯,有肉有菜,並配備牛奶與水果,所有費用來自自己的社安金收入。
譚 先生說,在美國的養老生活,在大陸是不可能享受到的。美國才真正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國家,許多基礎建設都以「便民」為主。他印象最深刻一點,就是美國老 人公寓大多建在市中心,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方便老人出入。而中國老人公寓大多遠離市區,美其名讓老人覺得環境清靜,實際上老人們外出十分不便。
公寓住客 藏龍臥虎
在加州一些地方,有專為55歲以上年齡人士設計的老人公寓,可選擇有一房或兩房,包括冰箱、中央空調、社區安全鐵門、適合運動復健的泳池、三溫暖、美髮屋及花園式庭院等設施。每周更提供免費小巴士看醫生及購物。自香港移民加州的王敬之,目前居住的老人公寓基本上屬於這種模式,也是規定必須年滿55歲以上才可以購買,房價相對便宜,一房一廳的單位9萬元,缺點是不可分期付款,必須一次付清房款。這裡的老人公寓有幾千個單位,均為同一模式,分別為一房一廳或二房一廳。入住者大多自己烹飪解決一日三餐,或者到附近老人中心吃特價午餐。區內沒有餐廳,但56個俱樂部,還有露天大劇場,公寓附近有購物中心。
王敬之說住在這種老人公寓內,相對自由。社區內綠樹成蔭,綠草如茵,空氣清新,環境優雅,給人一種舒適安逸的感覺。住在紐約、年屆9旬的黃老太太,兒子、媳婦對她都非常孝順,但由於她年事已高,平日家人外出工作,她獨自在家乏人照顧,總有點不放心。而且黃老太生性活躍,喜歡戲曲、雀戰,一人在家總覺得孤單,主動提出入住老人公寓,有老友相伴打發寂寞時光。
她從事社會工作的兒媳,打聽到位於紐約法拉盛(Flushing159街夾72大道的老人公寓Boule Vard AIP,是一所由猶太人管理、算是當地最好的老人公寓之一,外觀宛如星級酒店,大門內外均有大堂,門外兩側皆可泊車,交通方便,公寓條件好,24小時管理,配有保健員、圖書館、電腦房、健身房及停車場等設施。
該公寓住客以猶太人為主,但歡迎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華人住戶。由於黃老太太申請及時,順利獲得批准,4個月後入住。她在這裡不但找到大戰四方城的雀友,還有一起唱京劇的票友,精神有寄託,越活越年輕。不少老人公寓藏龍臥虎,黃老太太居住的這一棟也不例外,住客中有被稱為「當代中國政治人物活辭典」的中共黨史專家司馬璐。他是在2006年 申請入住同一所老人公寓,別人都要輪候等待,他在面談時,憑其一本暢銷書《中共歷史的見證──司馬璐回憶錄》,當場獲拍板成為住戶。他住的是個向陽大套 間,就像下榻酒店一樣,早晚有人收拾床鋪。一天三餐,步行到樓下餐廳便可解決,餐點由營養師設計,菜式每天變化,咖啡全天免費供應,晚上有人按鈴送藥。
司馬璐是美國公民,屬於低收入者,原來每月可拿800多元社安金。入住老人公寓後,不能再領取社安金,老人公寓費用部分,不但分文不付,每月還有160多元零用金。但如果不符合低收入條件,自掏腰包收費令人咋舌:月付3600元,平均每天120元! 入住老人如付不起這筆費用,政府會有補貼。所以不少人有感而發:「在美國,要麼做窮人享受社會福利,要麼做有錢人。千萬別做中產階級,兩邊好處都享受不 到。」由於司馬璐是個文化名人,經常有來自兩岸三地的訪客慕名前來拜訪,看到他入住環境這麼好的老人公寓,羨慕不已。《北京之春》雜誌主筆胡平、經理薛偉 就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表示,他們年紀老邁後,也要爭取入住這種高檔的老人公寓,「這是終極目標」!不過,由於健康原因,司馬璐最近已遷往安老院。
天道酬勤 書法自娛
原上海音樂學院附小校長吳國鈞現年81歲了,桃李滿天下,精神矍鑠。他為了申請心目中的老人公寓,苦候7年,去年終於如願以償入住曼哈坦西112街鄰近中央公園的老人公寓。此前他曾分別申請皇后區、布碌崙和曼哈坦三區的老人公寓,但由於喜愛林肯中心豐富多彩的演出,曼哈坦老人公寓是他的第一選擇。
由於他喜歡音樂會,住曼哈坦的好處是到林肯中心聽音樂較方便,所以他寧願一等7年,終於等到屬意的地方。更難的是個朝南向陽的單位,他因風濕骨痛,一直希望獲此理想居所。他目前居住的一房一廳獨立廁衛,如按照曼哈坦現時的房市行情,購買同等自宅需要100萬元,但政府對老人照顧有加,他每月房租僅須付104元(包瓦斯不包電費),就可享受「百萬富翁」的居住待遇。另外每月還可拿316元社安金及100元糧食券。「省著點用也夠花了」。每周兩天,政府會派一位護理上門幫他打掃衛生、搞清潔等,費用由政府負擔。
吳國鈞對這所老人公寓的居住環境、服務非常滿意。樓高5層,共50個單位,住戶78成是華裔,大部分是廣東台山人。公寓24小 時有門衛,外來訪客出入要登記。老人公寓管理處在每個月的第二天,為同一個月生日的壽星集體慶生。該公寓無論大堂或過道,窗明几淨,四時佳節均布置應景飾 物,即使是鬼影幢幢的萬聖節也不例外。他每天早上到中央公園晨運,打太極拳,閒時習書法自娛,並以自己的墨寶「天道酬勤」自勉,生活過得舒適愜意。朋友們 羨慕他在美國充分享受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他開玩笑說:「這叫提前進入社會主義。」
由 於吳國鈞的家人都在上海,他在上海同濟大學任教建築設計系的兒子不放心老父獨自居美,曾遊說他回國定居,以便承歡膝下。但吳國鈞認為,自己在美國仍有用武 之地,他每周固定為華人合唱團做指揮,生活充實,精神有寄託。他不諱言若在大陸,由於年齡關係,早就沒有他的位置了。他說,兒子前陣子專程來了紐約一趟, 實地了解父親的生活起居情況,兒子終於明白他為什麼要留在美國了。他每年返上海一趟,探親訪友,享受天倫之樂和師生之情。由於聚少離多,每次見面都覺得分 外親切。
活得有尊嚴 走得沒痛苦
位於布碌崙8大道的平價老人公寓,200戶住客中華裔耆老占了75戶。來自上海的羅鳳聲住在這裡已有10多年。公寓樓的華裔管理員王彼得表示,公寓樓內的華人住戶近年來持續增加。由於平價屋十分搶手,等待入住該老人公寓者眾,目前輪候名單有上千人排隊,很多人等好幾年還未必有機會入住。據了解,在皇后區和布碌崙有10棟類似的老人公寓房屋,大多建於1970年和1980年代,共有1300名住戶,其中40%的單位由年薪低於14800元的住戶居住,5%的單位由年薪低於24800元的住戶居住。近年移民美國的老年華人日益增加,但很多人不知道在美國社會爭取自己合法的基本生活福利,如住房、乘車、食品、生活補助、能源補貼及通訊補貼等。實際上,只要條件符合美國的法律規定,申請人有合法身分,如公民或永久居民等,都能獲得美國社安系統的生活保障。
從廣東前來紐約探親的鍾先生表示,他觀察到美國老人有困難大多不求助兒女,也不抱怨兒女沒有孝心。他們有困難向社會福利機構求助。當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時,社會福利機構經過核實確認,會根據身體的不同情況,指派經過訓練的專職家庭護士給予不同小時的服務。一般情況每周至少10小時免費家庭服務。健全的社會服務使得兒女不必為父母擔心,即使老人突然病發急診,只要打九一一就行。
鍾先生的兒子是美國公民,目前正在為他申請依親移民。他說美國老人晚年的安適、無憂無慮,是世界任何國家不能相比的。美國老人精神層面的東西也是許多民族很難效仿的。劉老太太表示,可 以考慮入住老人公寓,但她堅拒入住安老院,因為兩者氛圍截然不同。她說一旦從老人公寓到安老院,就會覺得人生到此為止、了無生趣的「等死」階段了。因為安 老院的老人多數行動不便,需坐輪椅或臥床,不少人患老年癡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已是植物人。安老院不是醫院,急病重病是管不了的,不過會提供很好的老 年人維持治療服務,有康復設施。
她 自言一旦健康情況惡化,生活不能自理,如果不能尋求「解脫」之道,她希望「活得有尊嚴,走得沒痛苦」」。第一選擇是爭取回到家中,由政府出錢派員上門護 理。因為美國福利制度允許如果老人患病且行動不便時可以留在家中,經申請後,政府會視乎實際情況,安排護士、物理治療師以及家庭護理員上門服務。要是病情 嚴重時,每周最多可派員上門服務合共60多個小時。
子非魚 焉知魚之樂
吳老先生住在洛杉磯華人聚居地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的一所老人公寓,本身就像一座花園,大門和花園的廊門設計均有中國民族特色。公寓樓高3層,有200多個一居室單位,廚房、洗手間、客廳、臥室、陽台、電話、電視、冰箱、烤箱等設備齊全,有服務周全的餐廳,每周兩次上門服務的保健員等。老人在這裡吃飯、住宿和醫療保健都很方便。由於鬧中取靜,出門就有公共汽車通向超級市場和商店以及洛杉磯地區的各個市縣。
吳老先生屬於低收入人士,礙於經濟能力申請入住老人公寓,不到一年就獲得批准。住在這裡的老人公寓相當不易,需要登記排隊。要年滿65歲以上,要提供當地的居住證明、1998年以前的居民身分,還要符合低收入條件。如銀行存款不能超過1000元(紐約是3000元),否則難以入住老人公寓。他的公寓月租要自付262元,餘數由政府補貼三分之二,如此社會安全生活補助金(SSI)每月將近400元。除了食住,他日常無甚開銷,足夠花用,加上子女來探望時也經常給他一點零花錢,生活無憂無慮。他的子女住在附近不遠處。他說常聽許多老年朋友談起與年輕人之間的代…
溝問題,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想法往往不大一樣,分開住的好處是各得其所。逢年過節、周末假期與兒孫在一起家庭聚會,更加親切和感受親情的溫馨。吳老先生說,老年人無所事事,人們常說老人要有「三老」(老 伴、老友、老本)才可以安度餘年。他已喪偶多年,住在老人公寓可以結識很多老友,排遣寂寞,每逢假日才和兒女相聚,如此安排皆大歡喜。過去許多華人的觀 念,認為讓父母住老人公寓「很沒面子」,唯恐親友以為自己棄養父母。殊不知美國老年人獨立性很強,退休後一般不依靠兒女,其中入住老人公寓是最常見的「出 路」。
來 自上海、現入住紐約法拉盛老人公寓的周先生指出,美國老人與華人耆老最大的不同,是華人講究「老來伴」,不像美國人十分享受獨居生活。他們從小生下來就自 己一個臥房,成人以後非常重視隱私和私人空間,所以他們晚年獨居生活並不覺得孤單寂寞。周先生說,中國人往往用東方文化去揣測美國老人的情感需求,以為他 們沒有兒孫承歡膝下,是淒涼寂寞,這是華人一廂情願的想法,所以在中國大陸流傳「美國是老人的墳墓」的說法,「這是中國人認為人家生活在墳墓裡,但美國人 絕對不這樣認為。這正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低收入如何申請老人公寓?
綜合各方資訊,公共老人公寓是由聯邦政府提供資金並且由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U.S.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Development,簡稱HUD)負責計畫開發、修建和管理。主要是為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老年人以及殘疾人提供租住房屋。目前全美有120萬家庭居住在公共老人公寓,由全國各地的老人公寓代理(HA)管理。只有低收入家庭和個人才有資格申請公共老人公寓。申請人可在不同的地區選擇公共老人公寓,然後向管理這個住房的老人公寓代理提出書面申請。如果找不到老人公寓代理,可以直接同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當地辦公室聯絡。
老人公寓遍布全美多個州、各個城市。人們可以在任何地區申請,不必局限在目前居住的城市。可以打電話到各地辦公室諮詢,如果提供姓名地址,通常他們會把申請表寄來。有的城市每年45月 份會在一些中英文報紙上刊登招租廣告,想申請入住者,可以先給辦公室打電話,詢問具體情況(刊登日期等)。申請人可以自己填寫申請表後郵寄給老人公寓代 理,也可以由老人公寓代理幫助填寫。申請表中主要內容包括﹕所有需要居住公共老人公寓者的個人情況、申請人地址和電話、申請人目前租住房屋的屋主資料(用 於瞭解申請人是否是好租戶)、未來一年中申請人的預計收入、申請人雇主和銀行資料等。申請人可能還需要提供一些其他文件,例如出生證、報稅表等。
老人公寓代理辦公室接到申請表後,會根據申請人年收入和其他條件做出判斷。例如是屬於老年人、殘疾人或是低收入家庭,以及是否有合法身分 (公民或綠卡)等。 他們使用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制定的收入上限判斷申請人的年收入是否符合申請條件,收入上限依老人公寓所在地居民的富裕程度決定。有時一個人的收入在申請 這個地區的老人公寓時不符合條件,但在另一地區申請可能合格。在紐約市符合低收入老人公寓的標準,是個人年收入不得超過2000元﹔銀行個人存款要低於3000元﹔如果夫婦同住,則兩人合計存款不得超過4000元,通常申請人提供的收入證明需要經過公證。
如果資格審查通過後,那就根據房源和郵戳日期先後按次序排隊了。有的地區只需34個月就能入住;有的地區需要耐心等待12年,甚至45以上才行。等到有空房時,辦公室會通知申請人辦理入住手續,主要是簽署一份租房合同。租金通常由申請人的收入決定。通常有一個規定的最低租金,介於25元至50元之間。有一定收入者的租金可能是月收入的10%,或者調整後(去掉被供養人的開銷和醫療開銷等)月收入的30%
在紐約州,一般房屋月租費是申請人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大部分由政府財政補貼。
如果申請人感到在申請住房過程中受到因種族、膚色、國籍、宗教、性別,殘疾等歧視的話,可以到公共房產管理局公平房屋辦事處投訴。
具體情況和信息可以參閱以下網站:
http://www.seniorhousingnet.com